安全防护
操作人员穿戴防滑鞋、防护手套、口罩、护目镜,避免消毒剂接触皮肤或吸入刺激性气体
。
设置“小心地滑”警示牌,确保清洁区域隔离,防止人员误入
。
工具与药剂准备
工具:吸尘器、微纤维拖把、硬毛刷(缝隙清洁)、消毒喷雾瓶、测光仪(可选)。
药剂:医院专用含氯消毒液(500mg/L,按WS/T 367标准配制)或过氧化氢消毒液(3%浓度),中性清洁剂
。
初步除尘与污渍处理
水垢/皂垢:喷洒酸性清洁剂(如稀释洁厕剂),静置5分钟后用软毛刷轻刷,避免损伤瓷砖釉面
。
口香糖/胶渍:用专用除胶剂喷涂,覆盖保鲜膜静置10分钟,配合塑料刮板剥离
。
吸尘:用吸尘器沿瓷砖缝隙及边角清除浮尘、毛发,重点处理马桶后方、洗手台下方等死角
。
局部污渍处理:
全面消毒杀菌
喷洒消毒液:按“由内向外”顺序喷洒含氯消毒液(500mg/L),覆盖瓷砖表面及缝隙,作用30分钟
。
顽固微生物处理:对高频接触区域(如门把手周边、蹲便器边缘),叠加喷洒过氧化氢消毒液,增强杀菌效果
。
深度擦洗与冲洗
擦洗:用微纤维拖把蘸取消毒液,以“S”形路径拖地,重点擦洗瓷砖接缝处,配合硬毛刷横向摩擦
。
冲洗:清水湿拖去除残留消毒剂,确保无刺激性气味,拖布每清洁1㎡即清洗更换
。
快速干燥
用干拖把或吸水机清除积水,开启排风扇加速空气流通,湿度控制在50%以下
。
防霉封釉
喷涂纳米防霉剂(如纳米二氧化硅),形成疏水保护层,抑制霉菌孢子附着,有效期3-6个月
。
质量检查
目测地面无污渍、水痕,测光仪检测光泽度≥80GU(参照医院地面清洁标准)
。
使用ATP生物荧光检测仪抽检,菌落总数≤100 RLU/cm²为合格
。
记录与存档
填写《环境消毒记录表》,包括消毒时间、药剂浓度、操作人员签名,保存期限≥1年
。
传染病高发期:
消毒频次提升至每日2次,使用2000mg/L含氯消毒液,作用时间延长至1小时
。
渗水或结构损坏:
发现瓷砖空鼓或防水层破损,立即停用并上报维修,避免二次污染
。
消毒剂配比:严格按说明书配制,现用现配,避免浓度不足或残留
。
工具复用管理:拖把、抹布使用后需用1000mg/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,晾干备用
。
人员培训:每季度开展消毒操作规范培训,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
。
通过以上流程,可系统性清除医院卫生间瓷砖地面的污染物与微生物,保障医疗环境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