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水箱清洗消毒剂的规范使用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核心环节,需结合消毒剂特性、水箱材质、操作流程等综合考量。以下从消毒剂选择、配制标准、操作规范、安全防护四方面进行系统阐述,并引用相关技术规范及实践经验。
有效性
二氧化氯:推荐首选,广谱杀菌(包括芽孢)、无残留、pH适用范围广(2-10),且对金属腐蚀性低
。
含氯制剂(次氯酸钠):成本低但稳定性差,需控制残留(≤4 mg/L),避免金属腐蚀
。
禁忌消毒剂:避免使用强酸(如浓盐酸)、强氧化剂(如过氧乙酸),防止腐蚀水箱或产生有毒副产物
。
材质兼容性
不锈钢水箱:禁用强酸、高浓度含氯制剂(如5000ppm次氯酸钠),推荐二氧化氯或低浓度含氯制剂(≤200mg/L)
。
玻璃钢水箱:避免研磨剂类消毒剂,防止纤维层脱落
。
法规依据
需符合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5749-2022)及《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》(GB17051-1997),消毒剂需通过GB/T 17218卫生安全性评价
。
二氧化氯配制
原液活化:按说明书比例(如1:10)与活化剂混合,静置5分钟至溶液变为浅黄色
。
稀释比例:按目标浓度计算(例:100 mg/L需配制1m³水,则需原液100g + 水900kg)
。
浸泡消毒:100-200 mg/L,作用时间≥1小时
。
水质消毒:地下蓄水池投加0.5-1 mg/L,高位水箱投加0.2-0.8 mg/L
。
浓度要求:
配制方法:
含氯制剂配制
公式:投加量(kg)= 水箱容积(m³)× 目标浓度(mg/L)× 0.001
。
常规消毒:200-300 mg/L,作用时间≥30分钟
。
紧急污染处理:500-1000 mg/L,作用时间≥1小时
。
有效氯浓度:
投加计算:
投加方式
管道加压投加:适用于地下蓄水池,通过耐腐蚀泵(如普罗名特)均匀混合
。
人工喷洒:高位水箱需用雾化喷枪覆盖内壁,重点处理焊缝、四角
。
预处理要求
排空与清洗:彻底清除水箱底部沉泥、藻类,避免有机物消耗消毒剂
。
工具消毒:喷洒设备、刷子需用500 mg/L含氯溶液浸泡30分钟
。
消毒实施
二氧化氯:15-30分钟(接触时间不足会导致灭活不彻底)
。
含氯制剂:≥30分钟(高温环境可缩短至20分钟)
。
覆盖均匀性:喷洒后需确保内壁完全湿润,无死角(可通过荧光检测确认)
。
作用时间控制:
冲洗与残留管理
现场检测:便携式余氯仪快速验证(含氯制剂残留需≤0.05 mg/L,二氧化氯≤0.1 mg/L)
。
实验室复核:按GB/T 5750-2023标准检测,确保符合GB5749要求
。
冲洗强度:高压水枪(50-120 bar)从顶部到底部逐区冲洗,直至排水浊度≤1 NTU
。
余氯检测:
个人防护
强制穿戴:耐腐蚀手套、护目镜、防毒面具(二氧化氯可能释放刺激性气体)
。
安全电压:水箱内照明使用36V以下设备,防止触电
。
环境安全
二氧化氯泄漏:撒布碳酸氢钠中和,避免金属接触
。
含氯制剂泄漏:用硫代硫酸钠中和,冲洗后检测余氯
。
通风要求:作业前鼓风30分钟以上,氧气浓度需≥19.5%
。
泄漏应急:
记录与追溯
台账管理:记录消毒剂品牌、投加量、作用时间、检测结果,存档≥3年
。
第三方监督:每半年委托检测机构审计操作流程,重点核查合规性
。